中共中央政治局於 6 月 30 日召開會議,審議《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》,由中共領導人、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自主持。會議指出,設立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,是健全黨中央對重大工作集中統一領導、推動重大任務落實的重要制度安排,將對重大工作實施更有效的統領與協調,強調「統籌不代替、到位不越位」,顯示中央對各層級工作的把控力將進一步加強。
外界注意到,政治局會議並非每月必開,上月未召開已引發各種揣測。X 《蔡慎坤》認為,此次會議及新機構的設立,意味著習近平正透過制度化安排延伸權力觸角,此外這也可能是權力交接的前兆。
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、退役陸軍中將弗林(Michael Flynn) 6 月 26 日在社群平台 X 發文稱,中國「顯然正在發生權力更替」,並點名丁薛祥、陳吉寧與張又俠可能成為中共新的核心領導人物。弗林還配上 3 人合成照,暗示內部權力重組已在進行。不過,此番說法缺乏直接情報佐證,更多仍屬推測。

與此同時,美國前駐百慕達大使、曾在北京任教的史雷頓(Gregory W. Slayton)也在《紐約郵報》發表評論,直言習近平下台的跡象比以往更明顯。文章指出,近期多名支持習近平的中共解放軍高層接連遭到清洗甚至離奇死亡,軍方實權疑似落入曾與習關係微妙的張又俠手中。此外,習近平近月以來多次「消失」在公開活動中,引發外界對其健康及執政穩定性的揣測。
另有輿論關注習近平父親習仲勳紀念館突改名為「關中革命紀念館」的異動,以及 5 月底至 6 月初習近平缺席多場高層外事接待,《人民日報》期間也未刊載相關報導,這些細節被視為「權力異動」的風向球。
X 《蔡慎坤》指出,外界對此次新設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有不同解讀,有人認為此舉形同重啟「中央顧問委員會」,為習近平未來卸任後保留發揮影響力的平台;也有人認為此舉意在進一步集權,透過程序化、制度化將重大決策與執行統一納管,對外傳遞「黨國一體化」訊號。
究竟是為習近平鋪路交權,還是加速強化集權?目前仍眾說紛紜。習近平時代是否正在進入新的階段,隨著解放軍高層變動與黨內人事安排,海內外輿論將持續關注其走向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共黨員人數已首次突破一億,在當前國際局勢變化下,這更引發外界對中國未來走向的高度關注。

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校閱解放軍。 圖:翻攝解放軍報(資料照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