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們的存在,就是抵抗。」今年夏天的波哥大驕傲遊行上,這句口號寫在許多人的裸背、布條與雨衣上。這並非單純的姿態,而是哥倫比亞 LGBTQ 社群對於死亡威脅的真實回應。

在多達 19 支武裝組織控制地方秩序的哥倫比亞,同志、跨性別者正面臨有系統的暴力清洗。一段虐殺跨女莎拉.米列蕾(Sara Millerey)的手機影片近日在網路瘋傳,畫面中她四肢被打斷後,被丟進麥德林郊區的河中,在激流中痛苦掙扎逾一小時無人敢救。警方指出,是攻擊者明令禁止路人出手。她隔日傷重不治,年僅 32 歲。

延燒焦點:普丁私生女公開了! 震撼發聲:「他奪走數百萬生命,也毀了我的人生」

當地跨性別權益倡議者胡安.卡洛斯.布埃爾瓦斯(Juan Carlos ‘Tito’ Buelvas)回憶道,影片瘋傳那天,朋友娜瓦爾.希門尼斯(Nawar Jimenez)邊哭邊打電話給他,「她說她很害怕,也很絕望」。但數週後,娜瓦爾也成為第 43 位被害人──她在卡門德波利瓦爾的城郊被發現陳屍水溝,身亡前仍在街頭做性工作維生,僅 30 歲。

哥倫比亞擁有拉美區域最進步的 LGBTQ 法律保障,包括同性婚姻、變更性別登記與收養權。但根據權益組織 Caribe Afirmativo 統計,2023 年 LGBTQ 被害案件中僅 2% 獲得判決;而今年截至目前已有將近 50 位性少數者被殺害──平均每週兩人。

LGBTQ 受到不人道的對待,暴力行為發生在 LGBTQ 身上。 圖:翻攝自@FabrizioSDC

一份 2024 年 3 月在瓜希拉省散發的傳單列出「清洗名單」,公開威脅同志、跨性別者與「道德敗壞者」將成軍事目標:「我們已完成情報搜集,名單上的人都會被處決,年齡不是問題。」而這些威脅早已非虛言。

據美國《有線電視新聞網》( CNN ) 報導,當地幫派與武裝團體延續 1980 年代以來的「社會清洗」路線,曾以維護秩序之名屠殺街童、性工作者與人權運動者,如今目標轉向 LGBTQ 社群。在麥德林山區,這些幫派自稱為「矯正者」(los correctores),對同志與跨性別者先發出兩次警告,第三次即行私刑。「他們不屬於這裡」,一名化名卡米洛的幫派成員說:「我們,不要他們。」

米列蕾遭虐殺案已逮捕兩人,檢方以「非法社會控制」為名起訴,並指出嫌犯阻止任何人營救她。然而幫派控制區的沉默更加令人戰慄──無人舉報,無人抗議。

對於這樣的暴行,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(Gustavo Petro)雖公開譴責並支持推動以莎拉命名的專法,強化對反 LGBTQ 暴力的偵辦力道,但從波哥大以外的地方城市到偏鄉,制度與現實間的落差依舊巨大。根據聯合國專家今年 5 月發言,這種落差被稱為「憲法承諾與生活現實之間的持續斷裂」。

在極端保守的安提奧基亞地區(Antioquia),許多民眾仍將性少數視為「道德敗壞」。一名 60 歲的麥德林選民對《CNN》說:「米列蕾那種人是自找的。現代社會一直想包容這種行為,這是錯的,在上帝眼裡也錯。」

更嚴重的是,社群媒體與播客節目近年在哥倫比亞保守派中興起「反性別意識形態」浪潮,主張性少數權益將「破壞傳統社會」,這讓 LGBTQ 社群面對的仇恨暴力更加常態化。一位保守派意見領袖強調:「不是只有莎拉的命是命,哥倫比亞更需要安全,而不是浪費資源在包容上。」

而在混亂與衝突激化的社會中,最弱勢者往往最先被清算。根據美洲人權委員會資料,美洲地區跨性別女性平均壽命僅 35 歲,暴力、貧困與排斥的三重壓力構成難以逃脫的死亡陷阱。

儘管如此,在今年波哥大驕傲遊行上,數萬人頂著陰雨走上街頭。他們舉著莎拉、娜瓦爾等人的名字,也舉起一個社群的信念──「Nuestra existencia es resistencia.(我們的存在,就是抵抗)」。